暖冬行情持续,元旦至今,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新建住宅签约或成交量出现同比上扬,新一轮房价上涨的预期正在形成。而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广州楼市复苏的迹象更加明显,业内纷纷猜测穗房价上涨概率较大。广州房价攀升仅是中国内地楼市整体回暖的一个缩影,截至2012年12月,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大城市住宅均价为16157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月17日《民营经济报》)。
随着近期楼市成交量的大幅回暖,房价会不会再次暴涨也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涨价,似乎已经成为近年来多数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现实写照,尤其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在2009年开闸放水,将疯狂的流动性引入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业,表现在房价飞涨,老百姓手中的钱却是实实在在的贬值,且速度惊人。
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不少老百姓弄不明白的是明明受经济下滑物价上涨的影响,自己的收入是在锐减,原本希望经济调整能让房价从暴利蜕变为薄利。可还没见房价降多少却怎么说回暖就回暖了。其实,弄不明白的何止是中国老百姓,就连国际级经济大师也感纳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此前做客央视《对话》栏目时,就曾对中国新一轮房价上涨感到奇怪,并说这将加剧房地产业的泡沫。
事实上,在不断推高的地价、隐性的实际通胀、险资对房地产的开放、大量的货币供应以及持续的收入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下,房价仍处于一个螺旋式向上的主升浪中,中途回落也仅仅是短暂的调整,而且幅度会很有限。
或许站在开发商的立场,房价上涨也是有理可循。一方面,为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态势,政府要给房地产市场提供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银行宽松的贷款政策,使得开发商手中“不差钱”,有效资金量更为充足,而银行放松银根带来的投资效应,使房地产投资性需求不断上升。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开发商想不涨价都很难。
尤其是地方政府急切盼望房地产回暖的心情溢于言表。毕竟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的大头。经济下行带来的财政亏空,使地方财政急需回暖的房地产输血来填补。正因于此,如果房市量价齐升自然让地方政府感到欣慰。为了助推房地产回暖,房地产商们假按揭、自卖自买等手段都使上了,他们既希望借经济结构调整之手淘汰更多对手,同时也暗示政府“土地成本太高影响利润”。现在他们闭口不提利润率,而是一再哭喊资金链要断,目的是希望政府更加卖力“救市”。假如房市再出现回暖氛围,用涨价来刺激购房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也未尝不可。
尽管曾经历过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痛楚,但随着一些城市房地产交易量的上升,一些开发商和消费者似乎又按捺不住了。显然,在变幻无常的房地产市场面前,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消费者要保持理性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却很难。
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仍属于政策市,政府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房市的走势。对于管理层来说,或许既希望挤掉房市泡沫,同时又希望房市在经济下滑面前有所作为。其实,熊掌和鱼不可兼得,高房价如同一个危重病人是由各种病灶引发的。它包括城市化进程加剧、禁止城郊农村土地入市、资本运营导致泡沫资产大量形成、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有钱人缺乏安全感、基本社会福利仍有缺失、部分调控措施失当等等。不消除病灶,只拿冰块降温,难以消除病根。而且,房地产一旦根基不稳地回暖,等到泡沫破裂时,破坏力则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