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珠某事业单位上班的王先生,原本与家人住在祈福新村一套四房单位中,并没有购房的压力。但近期升任部门主管的他,在收入略有看涨之余,也更担心日后的收入跟不上房价的上涨速度,虽然他手头只有30万元的积蓄,但在家人的鼓励下,依然决定买一套总价在150万元以内、面积100平方米左右的小三房单位,为日后结婚准备一步到位的婚房。
制订了这一买楼目标后,王先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四处看楼。先是在番禺转了一大圈,发现自己定的目标根本没法在番禺实现,就算买二手楼选择也有限。后来听朋友说萝岗的价格比较实惠,而且发展空间大,于是又直奔萝岗。经过多方比较,如今他已分别在奥园春晓以及中海誉城都下了筹,就等开盘。其理由是,现在大家都在抢“刚需”房,多下个筹保险些。 王先生说:“我的钱相当有限,自己的30万元加上父母赞助的30万元,首付有了60万元,可买的单位总价必须严格控制在150万元以内,能买到有装修的单位就最好了,这样可以省一笔。不然的话,收楼后也没钱装修,只能等以后结婚时再装修了。”当记者问道:“你有没考虑过新买的房子离单位和父母家都比较远”时,王先生回答说:“现在150万元能买到房子就不错了,可挑的实在是有限,不管其他了,买了再说。房子的增值幅度总比钱放银行强多了。”“买了再说”显然是当下“刚需”盘成交火爆的原因之一。记者陈白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