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晚间,保利地产公告披露,2013年1-10月,公司实现签约面积885.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23%;实现签约金额1007.29亿元,同比增长20.88%。相较去年,保利地产提前两个月达成了千亿销售额。按照保利地产月均百亿的签约额,以及对剩余两个月的货量推算,多数机构认为保利地产今年达成1200亿的销售额已无悬念。今年以来,品牌开发商完成业绩理想。万科、保利、中海、恒大、碧桂园等15个品牌开发商2013年前10月的业绩完成情况理想,业绩同比去年平均增长32%;完成全年销售目标平均达92%。除万科、绿地和保利外,中海、碧桂园今年都很有可能销售金额突破千亿,从而使房企千亿俱乐部大大扩容。
多家房企迈入千亿俱乐部
2012年除了万科以外,绿地、保利的销售额都突破了千亿大关,成为千亿俱乐部的第二批成员。而今年中国房地产的“千亿军团”仍然有扩容的趋势。作为冲击千亿的大热门之一,去年销售额就达到1115.2亿港元的中海地产,在今年年初,该集团一度将全年销售目标定在1000亿港元。但仅在上半年,中海地产就已经取得了800.7亿港元的入账,同比增幅高达23%,而前7个月的累计合约销售额就已经超过900亿港元,达到904.7亿港元,按照这个数字,已经完成了今年初定下目标的九成以上。业绩的良好使得中海地产的高层信心倍增,随即开始大幅上调全年任务,将全年销售目标从原来的1000亿港元上升至1200亿港元。如果折算成人民币,将接近950亿元。也就是说,按照调后目标,如果中海地产超额完成任务将会成为中国房地产“千亿军团”的第三批成员。
除了中海以外,恒大也是“千亿俱乐部”的预备会员。作为一向高调的恒大地产,早在今年初就已经将自己摆在了千亿的行列。恒大地产集团宣布的2013年销售目标就是1000亿元,其冲击“千亿”的态度非常明显。除地产主业外,恒大在多元化经营上也引人瞩目。近期借力足球亚冠杯一举亮相的恒大冰泉品牌,宣告恒大正式进军饮用水行业,并推动社区饮水配套建设,延伸地产开发上下游产业链。
思路创新突围市场
11月6日,碧桂园宣布今年前10个月,集团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797亿元,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1197万平方米。2013年,碧桂园销售业绩呈现爆炸式增长,几乎确定将会顺利跻身成为千亿房企的一员。受惠于中国城镇化进程,加上在近年的市场调整期中稳抓品质提升及营销革命,碧桂园在今年的表现让业界为之侧目。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表示:碧桂园一如既往地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应对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开发及销售策略,推出高性价比的房源契合以自住为主的市场需求。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集团一方面不断完善项目配套,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销售策略及推广活动,在促进销售的同时,也有利于集团持续性的长远发展。
而保利地产在今年提出了3+2的布局战略,构建以北、上、广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以及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成渝,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实现一二线城市的均衡发展。从前十月销售业绩来看,珠三角销售额已接近300亿元,成为广东区域龙头。环渤海区域销售近200亿元、长三角销售近150亿元,而成渝和中部区域销售也已分别突破150亿元。
从产品结构来看,保利地产仍以刚需主流产品为主,144平方米以下住宅销售占比达92%。适销对路的产品也以销售业绩证明了市场的认可。其中,广州西海岸项目销售达34.4亿,北京春天里销售达28.2亿,上海叶之林销售近20亿。在刚需之外,保利地产的高端项目也颇受市场瞩目,位于广州琶洲的保利天悦前十个月已经斩获近50亿,位于二线城市佛山的保利东湾项目,销售额也逼近40亿元。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未更多地在房地产领域出现“调控”字眼,业界对于未来房地产市场普遍持乐观态度。随着以房产税为代表的一系列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众多品牌房企也将在一个全新的行业格局中展开更高水平的市场竞争。
抢攻刚需置业蛋糕
随着一线城市房价进一步走高,倾向买一手楼的刚需买家正越来越远离市区。这两年市场变化,让以往郊区推货倾向改善型大宅的规律不再。在这两年,刚需置业成为市场成交的主力军,而近郊中小户型自住物业,也成为刚需买家的优先选择。在此背景下,主打刚需定位的中小户型住宅产品也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流。
在市区二手房价都渐渐向2万元靠拢的今天,郊区1万元出头的房价让不少刚需买家动心。今年来广园东大盘凤凰城推出新一期洋房组团,与以往不同的是,40平方的单间公寓也开始亮相,与以往凤凰城主推大户型洋房和别墅的市场定位大大不同。这两年市场变化,让以往郊区推货倾向改善型大宅的规律不再。眼下更多的豪宅反而集中在市区,而且户型面积也集中于200-400平方米之间。
在限购限售限签的房价调控压力下,广州的高价楼盘成交并不一帆风顺,而定价较低的刚需盘反而更易放行。区域分布来看,中心区楼盘由于依然受房管局“限售”“限签”的行政性干预影响,可售量少且推货缓慢。外围区域新货仍占据主力地位,增城和萝岗下半年新货供应量充足。
从产品供应结构来看,中小户型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以迎合当前市场的消费主体——刚需买家。对于很多首次置业买家来说,选择郊区居住来说意味着交通成本的增加,而拥有较好交通配套的大型社区,则更受这类买家欢迎。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郊区刚需楼盘在拼价格的同时,交通、购物、医疗、教育等社区配套的优劣,也是重要的竞争要素。
可以预期,在争夺刚需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这也促使房企在中小户型自住住宅的开发品质、服务配套、价格策略上进一步调整优化,提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