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主导新型城镇化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资深人士,通过切身经历,杨少锋表示,过去这十年城镇化是取得非常好的成果,但是基本上在过往的城镇化主要是开发商来主导。河北香河是一个很小的乡镇,通过大量的房地产进去,变成一个小规模的城市。但是因为没有产业的支撑,大量的人口迁入,教育、医疗等带来一系列问题,迁入人群没有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第二,由于这些以房地产为主的卫星城,当地本身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所以就形成在北京上班,在香河居住,间接造成城际交通巨大的压力。
《规划》提出以产业为主导,与以往有本质区别。河北新提出来的理念一定是以产业为主导,在一个地方规划一个产业,配套进行城镇化,以就业为先导。
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城镇化,业内称“被城镇化”。实际上很多只是农民上楼,而农民上楼伴随着的是农民失去土地,却没有办法解决就业。农民确实拿到钱,但是没有别的技能,又会形成新的问题。所以这次规划的亮点是以产业为主导。
京津冀需落实资源共享
京津冀一体化有几个标志,第一,首先是公共交通的一体化。第二,社会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如果北京能把这两点资源共享,城镇差距将显著缩小。
杨少锋曾于2007年表示,河北要做好承接北京产业的转移的准备。产业转移不是用政府行政的手段强制,而是要通过有吸引力的规划、税收,让企业自然而然转过去。
另外,目前南城的批发市场面临交通瘫痪的难题。所以以物流为主的产业最好不要放在城市的核心。还有北京大量的教育资源,能不能享受同北京市民待遇,也是关注的重点。
京津冀一体化最核心的问题是都市圈的建立,围绕这些特大型城市,辐射带动周边的卫星城,用卫星城优化产业结构,很多的问题就能解决。
在过去城镇化的过程,造成了两个比较尴尬的后果。一是大城市不堪重负,整个功能是接近于饱和,甚至到瘫痪的状态。二是小城市失去了吸引力,大量的人才、资金、企业外流,造成局地的不平衡。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要把城镇化简单的理解为造城运动,应该是社会资源有效的分配。建立在社会资源有效分配的基础上的城镇化才能是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