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范围房产供大于求 持多套房的可准备脱手
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会拉开帷幕。在关于“亚洲金融与贸易的新格局”讨论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林毅夫表示,互联网金融可助GD P增长,但它并非万能。“我们需要有各种各样的金融安排来服务各个行业,”林毅夫表示,但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主要是来支持消费的,主要是支持中小型企业的,而不是用来支持技术创新、支持大型工业升级的。
加拿大环球维度投资总裁尼尔·拉巴提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加拿大发展商也在看好房地产投资,多有在中国出手,“不过区域的差别是存在的,我们认为一二线很多地方是有投资机会的,不过需要仔细做调研。另外反过来中国开发商比如绿地集团也有去加拿大合作,我们就有多次沟通,这是好事,双方都需要更开放。”
“改革”,是今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在互联网金融甚嚣尘、美联储退出Q E、楼市生变等复杂环境下,中国经济的改革应该抓住哪些重点。昨日在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现场,南都记者独家专访了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其表示中国发展互联网金融要先打好制度开放完善和物理网点建设的基础。楼市方面,陈志武称全国已经出现供大于求,预期转向,建议在债券、理财产品方面可所考虑,均衡投资,持有多套房的要警惕楼市风险。而分散投资也是美国金融危机时期避免财富缩水的经验。
管制严格导致互联网金融热
南都:互联网金融今年被炒得很热,但一些案例显示其发展的路上困难重重。热忱有没有太超前于实体方面的发展?
陈志武:现在互联网金融被炒得太热了,其中有很多理性的判断,也有很多非理性的扩大的说法。在市场成熟的美国,它能带来的改变不是那么大。因为实体的、物理网点已经非常多。如果互联网金融真的能够颠覆传统,那为什么美国没有出现这个迹象?所以我们要警惕扩大的判断。
沿着这个思路,互联网带来的金融销售渠道变化是非常大的。跟传统网店不同,互联网金融把金融的渗透面改变了,涉及到的人的数量有了很大变化,交易成本也减少很多。这是互联网提供的低成本、广跨度的优势。
互联网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可以参照手机进入中国的影响。手机在中国很快普及,中美手机普及速度与程度,美国是比中国落后很多的。同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也就140多家,农村商业银行220家左右,中国对民间金融管制严格,运作空间还不是很多。所以对互联网金融期待很高。但它真正的概念其实并不复杂。比如说余额宝,即使是没有互联网平台,只要放开民办私营企业,让他们可以更自由地从事金融创业,照样可以发展很快。
南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急求融资。目前A股市场再融资开闸,有什么意义?预计未来要多少小额贷款机构才能相对满足需求?
陈志武:上市公司毕竟是极少数的,对民营经济体来说是一个很小的领域。这也跟监管空间比较严格有关。到现在中国有1000家小额贷款存在,但能提供的服务还是太少。
80年代末,中国大概有15000家社区银行,但我们需要的小额贷款机构不低于10万个。在美国,至少有两万家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大概有10万家,美国人口才3亿多。在中国银行、小贷机构还要多开。仅20来家银行提供融资服务,肯定会将服务重点放在大型企业,顶多为中等规模企业服务,小规模微规模肯定不会是服务对象。
互联网金融对于更加包容性的增长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于促进放松管制来说格外是一件好事。举例说,支付宝以及其他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取得了爆炸性增长,而且把过度监管的成本暴露在社会面前。
南都: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大家对其影响是有一些担忧的。
陈志武:这事不出乎意料。当初实施量化宽松是为了扩大投资,增加股市、经济整体的活力,降低失业率。这些预期事实上都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因此现在逐步退出也是时候了。美国78%的G D P来自民间消费,退出量化宽松,不管是对美国,甚至对新兴市场国家,都是应该慢慢接受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南都:改革是这次博鳌论坛的一个重要议题,也体现在金融、房地产等很多领域。你怎么看改革的进程预期和阻力?
陈志武:首先要改变片面追求G D P的做法。地方政府一味强调引进了哪些大项目,有哪些工业开发。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上升了很多年,现在需要看质量。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那些适合当地环境、自然资源禀赋、符合老百姓发展意愿的,可以多考虑。
全国范围看房产供大于求
南都:你建议持多套房的可以准备脱手。现在楼市有所生变,整体涨幅放缓。可以说楼市到拐点了吗?
陈志武:现在的一些迹象是能说明问题的,从全国范围看,房产供应大于需求,尤其是三四线。现在城镇化的思路需要认真规划。大多数农村已经没有年轻人,老年人也不愿意转移。另一方面,农村自身的发展值得肯定。现在农村的劳动收入和低保、福利保障越来越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起来,具体的改革措施越来越明确推出,这也会让更多的中老年甚至年轻人不想离开家乡。城镇化在这些方面有更多成效,但不一定催生出更多的住房需求。
现在买房“零首付”的现象都出现了,这就说明了,购房者也越来越冷静地思考房地产投资。建议拥有多套房的,要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投资要分散化,这样才能规避风险。举例说,在美国金融危机期间,中产阶级多数投资房产来保值,结果房产财富普遍缩水20%,而由于房产金融化,杠杠效应下实际缩水超过40%。
南都:目前中国储蓄率很高,缺乏投资渠道,以前只去买房,近几年投资渠道有哪些是你看好的?
陈志武: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相对来说不会有投资前景。监管层面要把投资渠道进一步打开,包括很多理财产品,同时要把境外投资都要打开。包括到香港、美国、欧洲的投资渠道,境外对冲基金、房地产基金等等。这有利于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不会被越炒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