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回应避谈反思和追责,更像是自我表扬。按照当地官员的逻辑,政府从开发商手中赎回文化长廊是等价值的市场交易,并不是像坊间所说那样,一建一拆之间浪费近6个亿,反而反映了“中国在城镇化理念上新的转型和进步”。这种狡辩糊弄不了民众,也掩盖不了政府在城市规划和重大决策上的随意与混乱。“短命长廊”的根子是短命规划。上一个五年规划中它是着力打造的“边境明珠”,下一个五年规划中就因为“已不适应新的城市发展规划和上级提出把河口打造成为国际化滨江城市的要求”,要被拆掉了。
文化长廊是一个涉及数亿元财政资金的重大项目,当初是在当地主要领导力主下“特批”投建的,还在上一届政府规划中被写入了“一号备案”。但在新的政府规划中,这个重大项目又被地方领导推翻了,原因是“沿河商铺严重影响了沿岸的景观,成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但值得玩味的是,连河口县规划局官员也感慨,“我们没想到上面领导对城市规划的新要求会如此之快”。 检索媒体报道,近几年很多地方都出现过浪费巨大的短命建筑。不少建筑刚建好就被拆除,既与城建部门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有关,也与一些地方官员畸形的执政理念有关。如今官场屡见不鲜的情景是,新一届领导班子轻易将前任官员主导的规划推翻,然后重新布局自己主导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