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7月14日起,南昌市除东湖、西湖、青山湖、青云谱四区继续限购外,其它区域全部放开限购。
越来越多的城市“悄悄”加入了放开限购的队伍,有人说房地产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有人说房地产关乎地方财政的命脉。财政部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揭开了地方不约而同松动限购政策的原因——土地财政。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2013年全国财政决算情况,2013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显示,土地出让金收入决算数为39073亿元,是预算数的152.6%,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再创历史之最。对此,财政部的解释是,主要是土地出让合同成交价款增加较多。
作为表明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重要指标,2013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再创新高,突破4万亿元,达到41266亿元,同比增长约45%。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通常由四项政府性基金收入构成,除土地出让金收入外,还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和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
中国经济研究院联合其他机构研究发布的“我国23个省份‘土地财政依赖度’排名报告”显示,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土地财政依存度最高,天津、福建紧随其后。在从严的房地产调控模式下,土地财政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局面,于是,地方政府开始想办法变通。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未来在执行限购的46个城市中,将在限购政策上出现明显的分化。
首先,一线城市因为需要控制人口,而且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度不高,预计限购政策将长期执行。其次,二线城市中经济相对比较好的城市,比如厦门、南京、武汉等城市有可能继续执行限购,但在执行层面可能部分放松。包括限购可能只送不发文,也有可能在落户政策上出台放松的文件。第三,二线城市中经济一般的城市及三线城市可能会全面放松限购,而且会发布政策取消限购,以达到用政策本身的松绑,影响市场预期的作用。
虽然,地方政策松绑政策意愿强烈,地方政府在楼市降温的情况下,受制于土地财政压力,松动调控已经成为定局。不过,松绑的效果可能有限,对于沈阳等城市,目前的库存量去化速度超过20个月,而且沈阳经济本身发展放缓,人口的流入增量放缓,都导致房地产的需求基数放缓上涨,全国大部分城市的需求上涨均出现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