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宁市住建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直接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创新举措、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住建系统大气环境整治工作。
强化措施治理建设施工工地扬尘污染
市委、市政府把扬尘污染防治列为2014年济宁市十件为民办实事之一,为促使建设工地围挡化,进出道路硬化、工地物料篷盖化、场地洒水清扫保洁化、密闭运输化、出入车辆清洗化“六化”达标,进一步强化了建筑、市政施工工地管理。一是制度先行,夯实建设扬尘治理机制。制定出台《济宁市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达标管理办法》等条例,将扬尘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强化建设施工渣土处置运输环节扬尘污染防治; 明确建设扬尘治理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监管单位、责任人,制作悬挂《建设扬尘治理公示牌》;制订了城区建设扬尘处理应急预案。二是健全机构。市建委整合建设扬尘治理和渣土管理两个领导小组,对市区内所有在建建筑工地进行综合整治和考评。三是强化监督检查。7月28日至29日,市住建委以“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一线、直插现场”的方式,对主城区市直管所有建筑工地开展了拉网检查。8月18日,市住建委分6个组对14个县市区开展建设工程扬尘治理专项督导检查。9月9日至9月19日,市住建委检查组对各县(市、区)上报的原未达到扬尘治理“六化”标准的施工工地再次进行了检查。目前,市住建委采取“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的工作制度,促使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四是强化联合执法。集中组织、调度开展建设扬尘和渣土处置管理工作,逐步形成建设扬尘和渣土处置工作的长效化。
多措并举提升道路扬尘污染控制水平
加强道路扬尘控制,利用机械化作业车辆与人工清扫相结合,全方位进行道路清扫保洁作业;加大环卫整治力度,加大保洁覆盖面,增加保洁次数,延长保洁时间,将及时清理和及时管理相结合,做到“清理不污染,死角不反弹”;规范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做到车容车貌整洁卫生、密闭运输,不撒漏、不外溢,杜绝城区道路“二次污染”,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强化公共交通建设确保污染控制
一是全力推进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全力推进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 公共自行车系统已投入使用;二是整治断头路和瓶颈路段。大力推进济安桥路升级改造工程、环城西路北延工程、供销路北延绿化亮化工程、济阳路绿化亮化工程、北二环任城段绿化亮化工程、泰山东路新建工程、海川路南延工程、瑞园路南延工程、红星路东延工程和古槐路整治等工程建设,有效的缓解了城区交通堵塞,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同时,实施了城际快速公交线路(BRT)配套工程建设。三是快速实施过街天桥建设。共实施过街天桥10座。
完善热网和热源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城区已铺设高温水供热管网192.5公里,基本完成了高温水置换工程,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了63%。2014年5月5日至10日,市住建委带领市燃热办和有关供热企业赴山西省太原、大同两市进行“大温差”供热技术考察调研。根据专家意见建议,在一些老旧小区不重新敷设管网的情况下,可选择性使用大温差技术。今年9月16日19日,市住建委、市物价局赴泰安、滨州进行了“两部制”热价的考察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市住建委将积极配合市物价局出台“两部制”热价,2014—2015年供暖期,在具备热计量条件的小区推行计量收费,推进我市供热计量改革取得实质进展。
下步工作中,市住建委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直接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我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做出更大的贡献。